丰南区青年路街道嘉诚铭郡社区成立于2021年8月,现有居民2576人。社区坚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,探索建立了“六微六化”服务管理模式,着力构建互嵌式社会结构和社区环境。
嵌入“微景观”,实现氛围亲情化
坚持依景造景,巧借社区原有设施环境,就势嵌入宣传“微景观”,与社区环境融为一体。打造连心廊、同心廊,让社区居民在闲暇休憩之余,了解党的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,切身感受“中华民族团结一家亲,同心共筑中国梦”的浓厚氛围。
划细微网格,实现管理精准化
根据各族群众居住情况,将社区划分成8个网格,网格员定期对网格内各族群众开展走访、宣传、慰问等精准化服务。以各个基础网格为单位,详细掌握和记录网格内各族居民的基本情况,建立常住人口、流动人口动态信息管理台账,做到“底数清、情况明”。
搭建“微平台”,实现活动多样化
建立信息发布平台。加强与人社、企业、商家联系,及时及早收集、更新就业信息,充分利用社区微信群、信息公开栏等平台,发布就业信息200余条,帮助30名辖区各族群众实现创业就业。
提供培训平台。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专题理论和面点加工、家政技能等培训20余场次,1000余名各族群众参训受益。
搭建“三交”平台。以春节、端午节、中秋节等传统节日为契机,开展“巧手做花馍,蒸出幸福年”“粽香情浓迎端午,中华民族一家亲”“喜乐相逢迎中秋”等主题活动25场次,用传统习俗凝聚邻里情感,促进各族群众交往交流交融。
开辟“微窗口”,实现服务贴心化
针对辖区少数民族群众特别是少数民族流动人口人生地不熟、沟通不便等实际困难,在党群服务中心大厅开设服务窗口和服务热线,提供政策解答、法律咨询、心理疏导服务,帮助协调解决子女就学、房屋租赁、证件办理等事项。“微窗口”架起了“连心桥”,让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更好地融入城市生活。
发放“微卡片”,实现联系经常化
向外来流动人口发放《连心卡片》,印有包联网格员的姓名、职务、联系电话,以及辖区水电气讯等基本民生服务保障部门联系方式。社区干部主动与流动人口结对子、交朋友,建立有矛盾纠纷时必访、有重大疾病时必访、有生活困难时必访、遇重要节日时必访和有重要活动时必访的“五必访”机制,及时全面掌握情况,提供有力服务保障,不断提升精细化常态化服务水平。
打造微阵地,实现功能便利化
社区依托有限的房间场地,完善设施功能,打造社区活动微阵地,为各族群众休闲娱乐和参与社区治理提供便利。
打造“老顽童”活动室。聘请专业团队精心设计打造,购置10余种适合老年人的游戏设施,并添置幼儿图书和玩具,深得“一老一小”喜爱。依托“老顽童”活动室开展“石榴籽小课堂”等活动,把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从小就植入孩子们的心灵。
打造“诚∙悦”书屋。针对不同年龄、不同群体需求,将书屋划分成红色图书区、民族文化科普区和亲子活动区三个区域,分别提供红色教育、党的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宣传、民族工艺制作等服务功能。
打造群众议事厅。按照“多元参与、协商共治”的原则,收集民意、调解纠纷,吸纳各族群众参与社区治理,着力打造各族群众共居共学、共建共享、共事共乐的社会环境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