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民营经济年税收26亿元,占全县总税收比重95%以上……”这一串亮眼的数据,显示着迁西县民营经济的斐然成绩。近年来,迁西县“强引领、重沟通、优服务”三措并举推动民营经济统战工作创新发展,全力为打造中国式现代化迁西场景赋能增效。
一、强引领,凝聚发展共识
素质提升塑形象。迁西县统战部、工商联深入开展民营企业家素质提升工程,围绕民营企业家关注的热点、焦点话题,每季度开展民营经济人士教育培训,培训人次1270余人。将讲堂搬进各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,先后组织民营经济人士代表赴董存瑞纪念馆、遵化沙石峪、李大钊纪念馆等地开展“红色讲堂在现场”系列研学活动。
商会品牌显特色。发挥商协会在联系和服务民营企业方面具有的独特优势,以洒河星级商会为样板,在全县范围内开展“星级商协会”创建活动,激发全县18个商协会活力,形成“一商会一特色活动”的良好局面。在“万企兴万村”行动中,滦阳星级商会第一时间发出倡议书,号召县内、县外44家企业和商会与全县51个集体经济薄弱村形成结对包联,制定帮扶措施,51个集体经济薄弱村均实现集体收入突破10万元。疫情防控工作中,在洒河商会的积极带动下,全县民营经济人士捐款捐物达4291万元,有力地保障了疫情防控工作。
学习培训赋动能。举办中小企业法律风险防范培训班、知识产权培训班、重点工业企业网上业务培训班等“法治宣传教育进企业—美好生活·法律相伴”系列培训,疫情期间积极开展“助企纾困政策讲解”“后疫情时代企业和家庭财产风险与管控”等培训,累计培训1753人,企业家法律意识和业务水平普遍提升。
二、重沟通,汇集发展力量
协商沟通制度化。下发《关于建立政企沟通协商制度的实施办法》,畅通民营企业意见建议渠道,营造适应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良好营商环境。先后召开不同层次不同范围的政企沟通座谈会22次,按照“政策下得去、声音上得来、彼此能交流”的思路,聚焦职责任务,探索创新协商沟通新机制,为优化营商环境、乡村振兴、经济发展建言献策。
交流平台畅通化。县级领导带头与民营企业结对包联,定时入企督导调研,按照“一企一策”的原则,帮助企业和商协会协调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。今年累计收集企业反映问题35件,目前已全部解决到位。组织民营经济代表人士座谈会,助推民营经济健康发展。以迁西籍企业家群、迁西县青年企业家协会、迁西民营经济人士交流群、中小企业发展促进会为依托,组织线上即时互动和交流,拓展政企沟通协商途径和平台。
走访调研常态化。出台《中共迁西县委党员领导干部与党外代表人士联谊交友联系实施方案》,开展“结对子、交朋友、聚力量”常态化工作。60名民营企业家担任各级人大代表、政协委员,每年提交多篇反映社情民意的建议提案,为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建真言、献良策,推动相关政策落地落实。
三、优服务,纾解发展难题
完善联动机制保障。健全共青团、妇联、科协等人民团体沟通联络民营企业机制,建立工商联与法院、检察院、公安等司法机关的沟通联系机制,明确民营经济监管部门的统战职责,推动政府部门职能转变、深化“放管服”改革,维护民营企业合法权益。
全面优化营商环境。开展“精准政策送上门”活动,编印“助企纾困十八条”口袋书,梳理复工复产、组合税费等稳就业促增收相关政策,多种渠道向全县民营企业推送,确保政策知晓率100%。以帮助企业解决难题、优化营商环境为目标,探索建立“助企驿站”,诉求入站,联动解忧,累计协调解决企业难题163件。提升干部队伍服务民营经济工作能力,打造“服务永远在路上”的服务理念,构建亲清政商关系。
推动优质资源对接。围绕主导产业、重点园区,提供科技成果推送、技术需求对接等科技服务行动。搭建银企对接桥梁,每两周组织召开由发改、工信、农业农村、文旅等县直部门,各金融机构及重点民营经济人士代表参加的政银企对接会议,累计帮助23家资金困难的民营企业,授信额度达4.5亿元。